回到明初搞慈善_第46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46节 (第2/3页)

检查的是什么,躺在草棚子里的时候,人人都想睡在里头, 中间暖和,外头漏风,睡边上的人肯定冷。

    ??他们都不脱衣服,席地而睡, 好在地上铺着干草,能隔绝湿气。

    ??第二天一早,外头吵闹起来,有人掀开草帘子冲他们喊:“出去,别睡了,耽搁了时辰仔细你们的皮。”

    ??这群人就老老实实的走出去,走到广场上,疏疏落落的分布着。

    ??朱元璋只能先叫人要他们列好队,这些人虽然不懂,但好在听话,叫干什么就干什么,在寒风中瑟瑟发抖,有疑惑也不敢问出口。

    ??五百人一共被列成了三队,其中一队比另两队少个人而已,还算平均。

    ??然后就开始盘问检查了。

    ??这样的场合秋娘不适合出来,林渊就只能让杨子安和朱元璋先顶上——毕竟这两个是庄子里难得认字的人。

    ??“姓什么?叫什么?哪里人士?以前干什么的?”

    ??“以前是木匠?这个牌子拿上,到那边去。”

    ??“种地的?站对面去。”

    ??“走街串巷的?站我后头去,牌子拿好。”

    ??把朱元璋和杨子安累得够呛,他们以前觉得行军打仗就够累的了,没想到单是坐在这里,手里拿着笔都这么累,有些人说话还带着浓浓的地方口音,官话说得不怎么样,那就得连蒙带猜,有时候还不一定猜得准。

    ??连续几天都要整理,不仅仅只是新来的,以前的人也要登记。

    ??朱元璋他们这边是初步筛选,按照他们之前从事的行业把人给分开。

    ??但因为识字的人不多,所以林渊也只能亲自上了,每个人给个小木牌,上面写着姓名,生辰,以及比较明显的特征,比如哪里有个痦子,或是脸上有几颗治,总之就是比较明显的个人特征,而且不太可能更改或伪装。

    ??其实就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,毕竟以后人越来越多,管理起来不方便。

    ??有这玩意的好处是,如果有外边的人混进来,光是身份证这一关就过不了。

    ??麻烦是麻烦了一点,但必要性还是有的。

    ??进出庄子也得根据这个牌子来。

    ??上头还有编号,编号是林渊编的,根据姓氏的读音,按照字母来编,顺序记在册子里。

    ??只要编号和姓对不上,伪造这个牌子也没用。

    ??林渊现在觉得,他真的很需要知识分子,有文化的,多多益善。

    ??但是本来知识分子就少,能培养出知识分子的,大多都是地主阶级和官宦人家,官宦人家更多些,人家是家里有底蕴,在这个时代,书也是财富地位的象征。

    ??他现在身边能有个认字的秋娘,杨子安、姜桂和朱元璋就不错了。

    ??像杨氏,毕竟是长辈,他可不好叫长辈去做事。

    ??“一个读书人都没有?”麻烦事弄完以后,林渊坐在屋子里和杨子安说话,“不说读书人,一个识字的都没有?”

    ??杨子安摇头:“但凡读书人,大抵家资丰厚,乱世也乱不到他们头上去。”

    ??林渊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??杨子安说的是有道理。

    ??杨子安:“也不必急于一时,待到时机成熟,自然有人闻声而来。”

    ??林渊看向杨子安,杨子安也看着他,两人相顾无言,林渊却突然明白,原来杨子安一早就知道自己的打算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